1、災害期間有哪些常見病?
災區衛生條件差,特別是飲用水的衛生難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預防的是腸道傳染病,如霍亂、傷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澇期間極易發生的,如鼠媒傳染病:鉤端曼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寄生蟲病:血吸蟲病;蟲媒傳染病: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等。
2、怎樣預防腸道傳染病?
發生自然災害,尤其是水災的情況下,災民聚居的地方環境衛生往往較差和人口密集,如果水源污染,糞便、垃圾和腐爛變質的有機物質(包括牲畜尸體)得不到恰當處理,蚊蠅便會孳生,加上不注意個人衛生和食品衛生,就會得腸道傳染病,如霍亂、痢疾、腸炎、傷寒、副傷寒、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為預防這些腸道傳染病,要及時發現、診斷、治療和隔離病人,搞好環境衛生,經常清掃,建立并管好廁所,不要隨地大小便,糞便和垃圾定時清理(掩埋或焚燒),消滅蚊蠅孳生場所,病人的糞便和嘔吐物最好加入漂白處理。淹死、病死的禽畜不能食用,應掩埋或焚燒,飯前便后要洗手,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凈水片)消毒生活用水,不喝生水,食物盡量煮熟再吃,不吃不干凈和變質的食物。
3、怎樣預防腸炎、痢疾?
腸炎和病癥是常見的疾病。發生自然災害,尤其是水災之后環境衛生條件惡化,這些疾病更為常見。腸炎的原因很多,包括腹部受涼,飲食不法,對食物過敏,吃了腐敗變質的食物或受細菌、病毒感染等等。得了腸炎后大便稀而不成形,次數增加,每天二三次至二十多次,肚子痛,嘔吐,吃不下飯,有的病人還發燒。細菌性痢疾是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炎癥,是由污染了病菌的飲料和食物傳播的,蒼蠅也能傳播痢疾。痢疾的癥狀是腹痛、腹瀉(大便數量不多,常帶有膿血和粘液),每天幾次到十多次,里急后重(大便后仍有未解完的感覺)。中毒性菌痢多見于兒童,可以表現為發高燒、昏迷、抽風,卻沒有腹瀉,病情兇險。患了腸炎、痢疾,病人應當休息、隔離,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復方新諾明、多粘菌素、慶大霉素、氟哌酸和吡哌酸等)。
4、怎樣預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吃了被污染的或含毒素的食物后發生的一組急性疾病。由細菌、有毒動植物的自然毒物、真菌毒素、有毒化學物質所致。不包括腸道賒病、寄生蟲病等。所食的“有毒食物”,外觀可無異常,吃進的數量亦正常。細菌性食物中毒常常是突然暴發,潛伏期短,可造成整個工廠停產;非細菌性食物中毒雖多零散發病,但有的死亡率甚高。
食物中毒的特點是多數潛伏期較短,短時間內同時或相繼有多人發病;所有病人有類似的癥狀,并有胃腸炎癥狀;發病與某種食品有關,病人均吃過同一種食物,停止食用這種食物,發病即停止;人與人之間不直接傳染,沒吃過同種食物的人,即使同屋居住,同餐桌進食也不發病。
食物中毒的種類很多,一般分為以下幾種:①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死的家禽家畜,其內臟和肌肉有大量細菌繁殖;食品制作人員患有皮膚病,其膿性分泌物污染了食物;飲具、食具和水源被細菌污染;涼拌食品、熟食品被污染而變質;腐爛的魚肉、蔬菜,變質的罐頭,餿飯餿菜;不干凈的牛奶,變質的雞蛋;貯存不當的風干肉或咸肉被污染或發霉;豆腐、豆鼓或臭豆腐在制作過程中被污染;發酵的米面被污染等。這些因素都可以造成細菌性食物中毒。②霉變食物中毒。霉變的食物含有大量毒素,高溫都難以除去,易引起中毒。小麥、大米、花生、玉米、棉籽、稻谷受潮后發霉,其中玉米、花生霉變產生的黃曲霉毒素量最多。受禾谷鐮刀菌寄生的小麥,其毒素為神經毒。③植物性食物中毒。可由毒蘑菇、發芽的土豆、蓖麻籽油、加工不當的粗棉油、鮮黃花菜、未腋透的咸菜等引起。④動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魚、魚膽、豬、牛、羊的甲狀腺等引起的食物中毒。⑤化學性食物中毒。因管理不善造成化學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如農藥污染造成的食物中毒。
預防食物中毒,一是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產品或有異味的食品;二是食物要燒熟煮透;三是飯后感覺身體不適時,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5、怎樣預防“紅眼病”?
“紅眼病”是急性結膜炎的俗稱,是常見的疾病。一部分紅眼病是過敏性的,而大部分是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結膜造成的。感染性的紅眼病有傳染性,病人的手、毛巾、手帕、臉盆以及病人用過的洗臉水、衣服、被褥上都會含有病原體,病原體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的健眼),便把紅眼病傳播開來。往往病人的兩眼都患上紅眼病。在自然災害期間,環境衛生條件較差,如果再不注意個人衛生,紅眼病就更容易蔓延。
為預防紅眼病,應當把病人隔離,病人不要去公共場所。平時人人都應注意手部清潔,不用手尤其是臟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臉盆、手帕應當單用,如果不得不與病人共用臉盆,則應讓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將臉盆洗凈。
6、怎樣預防鉤端螺旋體病?
鉤端螺旋體病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簡稱鉤體病。多發生于夏秋汛期的抗洪救災和在田間作業的人員。主要傳染源是老鼠和豬、狗、牛,帶有這種病菌的鼠和豬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鉤端螺旋體,洪澇期間,人接觸了被這種尿液污染的水就會受到傳染。
預防措施主要有:①盡量減少或避免與疫水接觸的機會,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②管好豬、狗等動物,豬要圈養,不讓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豬糞等要發酵后再施用。③大力開展防鼠滅鼠工作,尤其是洪災期間人群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類密度較高的地力、④注意個人衛生,禁止隨地小便,下水作業時要盡量穿長統膠鞋等,保護皮膚不受鉤體侵襲。⑤有條件的可接種鉤體菌苗,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強力霉素等藥物預防發病。⑤病人糞尿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7、怎樣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乙腦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人和動物,特別是家畜,如豬、馬、牛等,家禽如雞、鴨等都可以成為傳染源。在流行地區、流行季節,豬為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往往在人類流行前2~4周先在豬中廣泛傳播。蚊子是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蚊子叮咬感染乙腦病毒的家畜后再叮咬人,病毒即侵入人體,使人受感染。人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現典型乙腦癥狀的只占少數,大多數為隱性感染。在流行區,由于隱性感染的結果,大多數年長者均有較高的免疫力,發病主要集中在10歲以下的兒童,尤其以3~6歲兒童發病率最高。
預防措施 ①控制和管理傳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經常灑滅蚊藥,病人要隔離。②滅蚊與防蚊。③預防接種,按時打預防針。
8、怎樣預防霍亂?
霍亂是一種烈性的腸道傳染病。病原體——霍亂弧菌隨病人的糞便排出體外,污染了水源和食物,人喝了污染的水,吃了污染的食物,1~2天(最快的幾小時)后便會得病。蒼蠅、蟑螂等也會傳播霍亂弧菌。發病時往往突然腹瀉,排出大量米湯樣或清水樣的大便,每天大便多次乃至幾一次,一般沒有明顯的腹痛,嘔吐發生在腹瀉之后,也有不嘔吐的。因為從大便中丟失許多水分,病人很快脫水、虛脫,小腿肚子抽筋。發現霍亂后應讓病人喝大量淡鹽水,最好喝用安全水沖開的口服補液鹽,并馬上將病人送醫院治療。如果治療及時,病人可以很快恢復。預防的方法是注意飲食衛生(喝開水,食物要煮熟或洗凈),保護水源,管好糞便,飯前便后洗手。
9、怎樣預防傷寒?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經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源是傷寒患者和帶菌者。傷寒桿菌排出后,直接或間接地污染食物、水、食具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然后經口傳染。蒼蠅是重要的傳播媒介。傷寒病人需住院隔離治療,沒有條件時也可在家隔離治療。
預防措施 ①早期發現病人,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②搞好三管一滅,即管水、管糞、管飲食、消滅蒼蠅。③在傷寒流行區要普遍進行傷寒菌苗預防接種。④注意個人衛生及飲食衛生。
10、怎樣預防和治療甲型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急性傳染病。病人和無癥狀的甲肝病毒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經糞——口傳染,甲肝病毒由病人糞便排出,直接或間接污染手、水、食物和餐具,健康人吃進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后便可受到感染。日常生活接觸是主要的傳播途徑。通常為散發,但在水源和蛤蜊、牡蠣等生食的水產品受到嚴重污染時可造成暴發流行。任何人都能被傳染,兒童易感,孕婦與體弱者傳染后病情重。已患過或感染過甲肝的人可獲得牢固免疫力。
預防措施①注意飲食衛生。②注意病人的隔離消毒,病人用過的食具要煮沸20分鐘后再洗滌,生活用品用l%漂白粉水擦洗,被單、衣物等如不能用開水煮的要在日光下多次曝曬。③管理好病人的糞便和排泄物、垃圾等污物。④保護水源。⑤消滅蒼蠅,⑥在接觸病人后,應注意手和物品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防止把疾病傳染給自己或其他人。⑦胎盤球蛋白或丙種球蛋白含有大量的甲肝抗體,有較好的預防作用。甲肝滅活疫苗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上一篇:世界無煙日--2010年5月31日
下一篇:高溫天氣期間防病知識
copyright © www.sicqg.net 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網站維護: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地 址:廣西南寧市金洲路18號 聯系電話:0771-2518766 網站備案號:桂ICP備08000902號-1
公安機關聯網備案號:45010302000133 本網站提供的醫療資訊,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技術支持: 八桂健康網 電話:0771-244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