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種名為CH.1.1的奧密克戎亞變種在美國出現。1月31日,中國疾控中心就相關熱點問題作出解答。
未見CH.1.1變異株的致病性增強
據中國疾控中心介紹,CH.1.1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BA.2.75的第六代亞分支。最新研究顯示,由于新增多個突變位點,增加了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時,新增的一個突變位點(L452R)曾經是德爾塔變異株的特征性突變位點。但值得注意的是,該突變位點也存在于許多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亞分支中,如BA.5.3和BA.5.1.3等。
2022年11月至今,CH.1.1在美國新冠病毒流行株中占比呈上升趨勢。2023年第4周,CH.1.1在美國流行株的占比為第五位,僅次于XBB.1.5、BQ.1.1、BQ.1和XBB變異株。
目前,未見CH.1.1變異株的致病性增強,仍需進一步關注。一般新毒株出現后,感染病例需達到一定規模并持續一段時間,才能初步判斷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變化。
短期內不會引起本土大規模流行
據中國疾控中心介紹,2022年11月13日,我國通過基因組測序首次從天津市報送的1例泰國輸入病例樣本(2022年11月10日采樣)中檢出CH.1.1進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監測發現24例CH.1.1及其亞分支輸入病例。輸入病例來源地涉及15個國家或地區。未監測到CH.1.1及其亞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據中國疾控中心介紹,盡管CH.1.1變異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傳播優勢進一步增強,導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風險增加,但我國大部分人群體內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體,對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護作用,CH.1.1短期內不會引起本土大規模流行。脆弱人群(65歲以上老人、基礎病患者和未接種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強個人防護。
如何面對CH.1.1?中疾控表示,堅持做好個人防護、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不要相信未經證實的網絡報道。
目前本輪疫情主要以BA.5.2、BF.7為主要流行株
1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介紹,報告顯示,目前流行的毒株主要還是BA.5.2和BF.7。
他表示,從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以來,我們國家一直開展新冠病毒的變異株監測工作,也為早期疫情流調溯源提供了重要線索和支撐。同時這個過程也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數據。根據監測數據顯示,本輪疫情主要還是以BA.5.2、BF.7為主要流行株,我國目前沒有監測到其他優勢病毒株。
此外,春節假期期間,中國疾控中心收到全國各省上報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1421條,經過分析發現他們有11個進化分支,仍舊以BA.5.2、BF.7為主,沒有發現新的變異株輸入。
陳操提到,當前春運正在進行中,高校近期也要陸續開學,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指導全國做好新冠病毒變異監測工作,繼續對哨點醫院中的門(急)診病例、重癥病例、死亡病例還有特殊人群開展新冠病毒的變異監測。同時,同其他部門對海陸空口岸的入境人員進行新冠病毒的變異監測,及時預警并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
上一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解讀
下一篇:中國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已滿月。當前全國疫情形勢如何?相關領域的專家回應。
copyright © www.sicqg.net 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網站維護: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地 址:廣西南寧市金洲路18號 聯系電話:0771-2518766 網站備案號:桂ICP備08000902號-1
公安機關聯網備案號:45010302000133 本網站提供的醫療資訊,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技術支持: 八桂健康網 電話:0771-244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