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柏青主任在自治區政協“加強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協商會上的發言
尊敬的自治區政協馬鐵山主席、自治區政府李金早常務副主席、各位政協副主席、各位領導,下午好!
長期以來,各種各類的天災人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都直接檢閱了保障民生健康應急技術體系的實際處置能力和應急儲備能力。如何健全和完善適應于嚴峻形勢下的民生健康保障應急技術體系?是擺在各級政府工作日程上面臨的現實問題。下面我就完善和健全廣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技術體系進行三個部分的發言。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社會與生態背景
1、普遍存在影響傳染病暴發流行的環境因素
廣西的地理位置適宜于境外傳染病的傳入;也普遍存在人畜共患病、媒介傳染病、腸道傳染病傳播的隱患;寄宿學校的食堂管理與飲用水衛生、廣大農村的淺表飲用水源等都是嚴重的衛生安全問題;食品安全質量的現實狀況也是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根源。
2、舊傳染病依然嚴重危害著人民的健康。
狂犬病、結核病、乙肝、性病、艾滋病、鼠疫、乙腦的發生與傳播仍然是居民健康威脅的重要傳染病。
3、新發傳染病構成新的健康威脅。
在過去的30年中,全球共發現了30多種新發傳染病,無一不讓人民的健康造成威脅,常常始料不及,防不勝防。
4、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直接威脅著人民的健康。
腫瘤、高血壓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病都是直接影響社會發展、社會進步、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
5、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自然危害
經濟全球化、農村城市化建設造成的人流急劇增加導致遠距離生物性傳播;物流急劇增加導致遠距離機械性傳播;規模性基建急劇增加導致人為的環境改變;建材品種增加導致無形的危害性因素產生。
二、廣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技術體系的現狀分析
2008年11~12月我們對全區、市、縣級CDC人力資源配置、機構工作經費投入、機構基本建設情況、機構實驗室能力建設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
1、應急技術體系人力資源配置嚴重不足。
村屯醫生酬勞保障不一;鄉級人員配置參差不齊;縣級應急技術機構人員超編率為23.4%,編制人數占總人口比例為0.92/萬;市級應急技術機構人員超編率為6.6%,編制人數占總人口比例為3.24/10萬;區級應急技術機構人員超編率為25.6%,編制人數占總人口比例的0.71/10萬。
2、應急技術體系工作經費投入不夠。
2007年全區的區、市、縣應急技術機構工作經費需要自籌解決的額度占42.9%,
3、應急技術體系實驗室能力低下。
(1)儀器設備配置率僅達3成標準。
(2)實驗室檢測能力僅達6成標準。
(3)尚未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三、健全和完善廣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技術體系的實施建議
1、充分利用民族自治政策構建適合于廣西實際情況的應急技術體系框架。一個框架全面、覆蓋到位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應該是自上而下,橫向到同級醫院的感控科,縱向到村屯衛生室的完整構架。
橫向建設:同級醫院的感控科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橫向工作管理機制建設。
縱向建設:設立區、市、縣、鄉(社區)、村五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按能級定位,分級建設,實行衛生行政主管能級建設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主管業務指導的逐級管理工作模式。
2、加強對各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技術機構的職能規劃:自治區政府應科學規劃區、市、縣、鄉、村和城市社區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建設,科學規劃、補缺建設;確定編制、明確職能;統一預算、保障經費;核定資質、標化能力;職能監督、適時評估。圍繞“管理能力、檢測能力、服務能力”為主題加強管理,確保國家法定的39種傳染病、國家免疫規劃的14類疫苗預防15種可免疫性傳染病任務的完成,讓廣大居民真正獲得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健康服務。
3、明確各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技術機構的能級要求:廣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技術體系由區、市、縣、鄉、村等五個能級組成。區級CDC的能級定位以“應急技術指導為主、科學研究為輔”;市級CDC的能級定位以“疾病管理為主、應急技術應用為輔”;縣級CDC的能級定位以“疾病監測為主、應急技術推廣為輔”;鄉級機構的能級定位以“疫情監測為主,疾病診治為輔”;村級機構的能級定位以“疫情巡查為主,健康促進為輔”。
4、優先解決各級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技術機構的人員配置標準。根據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能級定位,要進行科學合理的人員配置,實行財政全額撥款管理。
編制規模和要求:
區級CDC人員配置:按照全區人口的1/10萬進行人員配置,全區5000萬人口需要配備至少500人的工作隊伍。
市級CDC人員配置:按照轄區人口的3~5/10萬進行人員配置。
縣級CDC人員配置:按轄區人口的13~18/10萬進行配置。
鄉級機構人員配置: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人員要按轄區人口的1.0~1.5 /萬人進行配置。
村級衛生室人員配置:至少配備1名有中專以上醫學學歷的專業人員。明確待遇,實行每月月薪補助的管理制度。
5、提高各級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技術機構的實驗室檢測能力。
各級CDC的實驗室檢測能力應按照國家發改委、衛生部聯合頒布的標準進行,至少達到標準要求的90%。
6、完善各級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技術機構的保障管理機制:
人員性質與待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應實行公務員管理,享受公務員待遇。建議政府提高體系建制,目前,全國已有7個省級CDC提升為副廳建制單位。
經費預算與安排:工作經費應完全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以同級財政預算和上級政府專項業務經費撥付形式予以安排。疾病預防控制經費占衛生事業費的比例不應低于40%,以便真正解決CDC自籌工作經費的問題。
物資儲備與管理:建立以自治區、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重點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災害應急物資、設備和交通、信息資源的戰略儲備,包括消毒殺蟲藥械、防護裝備(品)、診斷試劑和標準品、標準毒株、血清、細胞、疫苗、特殊救治藥械、車輛、通訊信息設備設施等,并定期進行更新。其經費應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行業監督與管理:各級財政、審計、衛生部門按照國家規定,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經費使用情況和財務狀況實行監督。
copyright © www.sicqg.net 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網站維護: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地 址:廣西南寧市金洲路18號 聯系電話:0771-2518766 網站備案號:桂ICP備08000902號-1
公安機關聯網備案號:45010302000133 本網站提供的醫療資訊,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技術支持: 八桂健康網 電話:0771-244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