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狂犬病防治現狀》公布
來源:健康報網 發布時間:2009-09-29
文字大小:[大][中][小] 打印頁面
9月28日是第三個“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動員全社會,共同關注狂犬病”。近日,衛生部、公安部、農業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中國狂犬病防治現狀》,提示公眾,狂犬病及其導致的死亡已成為我國最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狂犬病是迄今唯一的人類病死率高達100%的急性傳染病。記者了解到,我國近年的年報告狂犬病死亡人數均在2400人以上,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一直位于我國各類傳染病報告死亡數的前三位。近年來,我國犬、貓的飼養量快速增加,被犬、貓傷害的人數也不斷增加。根據我國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使用量,估計全國(不含港澳臺)每年被動物傷害的人數超過4000萬人。
據專家介紹,一般來說,70%的犬只免疫接種率就足以控制犬間狂犬病。但是《中國狂犬病防治現狀》中的數據表明,全國約有犬只7500萬,農村地區90%~95%的犬、貓是散養的,極易發生動物間疫病傳播及動物致傷情況。此外,調查表明,我國農村地區犬只免疫率僅為10%~20%,貓則幾乎沒有進行過免疫,形成不了免疫屏障。
另外,我國狂犬病病例多未進行暴露后處置或處置不規范。據《中國狂犬病防治現狀》介紹,在貴州、廣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蘇等地狂犬病高發區所作的調查發現,在報告的病例中約34%的患者在被動物傷害后沒有進行清洗,72%的患者沒有接種疫苗,僅有1%的患者接受抗血清治療,在接種疫苗的患者中及時接種和全程接種的比例也很低。主要原因有:一是群眾缺乏狂犬病防治知識或自我防護意識淡薄,不主動就診和處置;二是狂犬病暴露后處置費用高,疫苗接種和免疫球蛋白需要1500元以上,貧困群眾負擔不起;三是貧困偏遠山區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少而遠,群眾得到處置的可及性差;四是基層人員特別是村醫或私人診所等不具備資質或無法規范處置,但也開展狂犬病暴露處置工作。
根據有關國家成功控制狂犬病的經驗,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倡議,到2020年消除人間狂犬病。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中國狂犬病防治現狀》認為,我國要實現此倡議目標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上一篇:全球流感病例近76%為“甲流”
下一篇:專家對如何防范出現甲型H1N1流感重癥病例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