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衛生廳于5月4日發布了食物中毒預警信息,提醒市民“生食牡蠣容易引發諾如病毒性食物中毒”。該預警是依據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發傳染病研究室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做出。
在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青年資助課題的支持下,我們承擔的“應用熒光定量RT-PCR檢測牡蠣中諾如病毒的方法研究”課題,通過多次試驗摸索,成功地建立了從牡蠣中富集病毒、提取病毒核酸和應用熒光定量RT-PCR檢測諾如病毒RNA的方法。并在2009年11月~2010年1月間,于南寧市兩個海鮮市場上采集的105份(485個)牡蠣樣本中,檢出諾如病毒核酸陽性為15份,總檢出率為14.29%;其中7份為基因Ⅰ型諾如病毒,檢出率為6.67%,8份為基因Ⅱ型諾如病毒,檢測率為7.61%;為證實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我們還應用核苷酸序列測定技術,對這些陽性PCR產物做了進一步分析,結果再次證實所檢出的陽性標本為諾如病毒核酸。
牡蠣,俗稱大蠔,是一種生長在港灣的雙殼軟體濾食性貝類,當水體受到污染后,它在濾食水中的微藻獲取食物的同時,其消化腺中會富集大量的致病菌和病毒粒子,人們生食或食用加熱不徹底的貝類,就可能引起急性胃腸炎,這給人們帶來極大的健康隱患。根據近年來國內外報道,許多胃腸炎暴發疫情都與生吃牡蠣等貝類食品有關。諾如病毒不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還會造成國際間的貿易壁壘,美國和日本、歐盟等許多國家對我的水產品提出了嚴格的限量指標,其中一項規定是不得檢出諾如病毒。
生吃蠔或燒烤蠔是廣西許多地方市民非常喜歡的食物,這次從來自南寧海鮮市場的牡蠣中檢出諾如病毒,再次提醒我們不要生吃貝類產品,進食前應徹底煮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減少胃腸道傳染病的發生。
( 鄧麗麗、謝鎮國)
copyright © www.sicqg.net 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網站維護: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地 址:廣西南寧市金洲路18號 聯系電話:0771-2518766 網站備案號:桂ICP備08000902號-1
公安機關聯網備案號:45010302000133 本網站提供的醫療資訊,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技術支持: 八桂健康網 電話:0771-244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