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中心開放日”宣傳活動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此次活動是根據自治區食品安全辦公室2016年食品安全宣傳周(6月13日-6月27日)活動統一部署組織開展的主要活動之一,主題是“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廣西衛生計生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處處長黎火佳、廣西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唐振柱等領導出席此次活動,來自部分社區的群眾,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食品檢驗專業的師生,以及廣西電視臺、廣西日報、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當代生活報、健康報、廣西記者站媒體記者等100多人參加了本次活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價、食品安全風險交流、食品理化、食品微生物、食品毒理和功效成分鑒定、食源性寄生蟲病防控、食品中放射性核素和食品安全標準等方面的專家在活動現場提供相關的咨詢交流。
該項活動以媒體公眾見面會、食品安全專題展覽、參觀介紹食品檢驗實驗室、專家現場咨詢交流、發放宣傳材料等生動直觀、互動性強的形式,向廣西主流媒體及社區群眾、相關院校師生展示了廣西食品安全標準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中心的工作成果,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常見食源性疾病防控等知識,讓公眾直觀了解、感受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中心的工作概貌,以及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標準工作的科學性與嚴謹性,推進食品安全標準的宣傳和釋疑解惑,從而拓寬公眾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的視野和渠道,增強食品安全參與意識,營造人人關心,社會共治,尚德守法,共享食品安全的社會氛圍。
黎火佳處長介紹,廣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中心于2011年8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掛牌成立,是全國首家省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中心,是負責承擔廣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任務的權威專業技術機構。多年來,在廣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中心和全區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技術支持下,廣西在全國率先建立起覆蓋所有市、縣、區,并延伸到鄉村、社區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近5年來,累計完成13萬多份食品的監測,為政府及時掌握廣西食品安全狀況和科學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依據。
在提升食物中毒突發事件處置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能力方面,廣西衛生計生部門通過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建立風險評估和疫情研判機制等方面,及時做好應對準備,確保所有食物中毒事件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置,并組建成立了廣西食品安全評估專家委員會和專家庫,逐步建立健全廣西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制。
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與風險監測評價所劉所長就群眾關心的食源性疾病產生的原因及出現的癥狀等問題回答了媒體的提問,交流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監管方式和取得的重大成效,建議大家食用新鮮干凈的食物,烹制時要煮熟煮透,以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隨后,在疾控中心專家的帶領與講解下,各界代表先后參觀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驗室,零距離地了解了實驗室檢驗能力的狀況以及各種儀器的檢驗性能、指標,以及政府對食品安全監管方式,等等。通過該項活動的舉辦,密切了民眾和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信息交流,加強了雙方關注食品安全熱點和科學防控食源性疾病間的溝通,是群眾路線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重要體現,深受相關參與部門和參與人員的支持和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