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八桂學者”團隊研究成果在《Scientific Reports》雜志在線發表論文
來源:艾滋病防制所 發布時間:2018-09-05
文字大小:[大][中][小] 打印頁面
該研究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技顧問唐振柱主任醫師主持,在八桂學者研究團隊共同努力下,歷時3年通過對廣西HIV新近感染人群開展橫斷面調查研究,獲得HIV
pol區基因序列,構建貝葉斯(Beast)系統進化樹,通過分析進化樹確定HIV-1新近感染者傳播毒株的可能來源(起源),即通過分子流行病學確定HIV-1新近感染者傳播毒株是由當地流行毒株傳播還是由外地流行毒株傳播所致。
該研究的成果“廣西HIV新近感染者主要由當地流行毒株進行傳播”(“HIV-1 Transmissions Among Recently Infected Individuals in Southwest China are Predominantly Derived from Circulating Local Strains”),最近在《Scientific Reports》雜志在線發表(IF4.259)。該項研究成果首次從分子生物學水平闡明廣西HIV新近感染者的毒株來源,即絕大部分(93.0%)感染者是由已在廣西長期流行的本地毒株傳播的,而少部分(7.0%)感染者是近年來由廣西以外地區流行毒株傳播而引入。該研究的重要發現為廣西制定精準艾滋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該研究獲得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桂科攻1298003-1-4)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360442,81460510)的支持。(艾防所-李劍軍)
相關網頁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29201-3
上一篇:“十三五”廣西地方病防治規劃中期評估暨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技術培訓班在賀州舉辦
下一篇:廣西疾控組織開展健康扶貧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