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首次從外國務工人員中發現HIV-1非洲流行毒株
來源:醫學編輯部 發布時間:2018-12-29
文字大小:[大][中][小] 打印頁面
近日,廣西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制研究所團隊在《應用預防醫學》雜志2018年12月第6期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其在廣西首次發現因出國務工感染來源于非洲的HIV-1流行病毒株病例1例,呼吁加強艾滋病防控工作。
據了解,該病例患者為男性,上林籍,2015—2016年赴加納務工,期間曾與一名10多歲黑人女孩發生2次非商業性行為,未使用安全套,還因患“瘧疾”曾多次到當地私人診所輸液治療,出現過血腫現象,懷疑有不安全注射。2017年初,其計劃到俄羅斯淘金,在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測HIV-1抗體為陽性。2018年3月,在上林縣人民醫院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療。
根據分子進化樹分析顯示,該病例毒株的基因亞型為CRF06_cpx,為來源于非洲西部加納HIV-1的流行毒株。CRF06_cpx是由A、G、K和J四種不同亞型的毒株重組形成的流行重組型毒株,首次在2002年被發現和命名。非洲西部HIV感染者主要有A,G,CRF02_AG和CRF06_cpx等4個流行毒株,其中加納以CRF02_AG為優勢毒株,CRF06_cpx占少量。該例為廣西首次發現的因出國務工感染非洲國家HIV流行毒株的病例。
近年來廣西有大量人員到非洲從事勞務工作,在出國務工期間曾有不潔性行為發生。鑒于出國務工返鄉人員存在HIV感染風險,需加強對前往非洲等艾滋病高發區人員的預防艾滋病的衛生宣教,同時加強對于該類人員的艾滋病監測檢測工作,以降低勞務人員在境外的患病風險,預防HIV新毒株的輸入與擴散。
上一篇:廣西省、市級麻疹/風疹網絡實驗室以優異成績通過2018年度全國麻疹、風疹病毒核酸檢測盲樣考核
下一篇:自治區疾控中心主任楊文敏一行赴南寧市指導疾病預防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