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協同南開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等單位研發的一種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在臨床前研究中表現出對新冠病毒防治可能有較為積極的作用。此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該中和抗體已經進入藥物臨床試驗。
“從康復患者體內分離并開發的單克隆抗體,或是對抗新冠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武器之一。這是目前國內外諸多研究機構的重點關注方向。”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院長孫錕教授說。
新冠肺炎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型(SARS-CoV-2)引起,這個病毒長得像一個布滿“小花菜”的球體。這些“小花菜”是極具滲透力的刺突蛋白,就像一把把鑰匙,能準確找到細胞的“鑰匙孔”,使病毒能進入細胞內部釋放遺傳信息,完成大量病毒復制,從而使人致病。有效的中和抗體能在鑰匙齒痕涂上一層厚厚的“膜”,堵住鑰匙孔,使病毒無法進入細胞。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新華醫院專家借助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期的血清,篩選出10個中和抗體,最終又從中選出新冠特異性中和抗體P4A1-2A。接下來,聯合研究團隊對這一中和抗體“畫像”,完成人工合成與開發。隨后的臨床前試驗中,該抗體展現出諸多優點。一是親和力高,可以有效覆蓋“鑰匙齒痕”;二是特別高效,低劑量單次注射即可顯示高抗病毒活性;三是廣譜,對目前檢測的SARS-CoV-2變異型均顯示中和活性,病毒逃逸和耐藥可能性低;四是可以打“持久戰”,具有較長的半衰期,有望長期對抗新冠病毒感染;五是表現出較好的安全性。
“希望這一中和抗體能很快使患者受益,包括那些不能從疫苗中受益或不能接種疫苗的患者,如幼兒、老年人和某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孫錕說。
copyright © www.sicqg.net 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網站維護: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地 址:廣西南寧市金洲路18號 聯系電話:0771-2518766 網站備案號:桂ICP備08000902號-1
公安機關聯網備案號:45010302000133 本網站提供的醫療資訊,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技術支持: 八桂健康網 電話:0771-244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