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澇災害時期,需要注意預防的疾病主要是:1、食源性疾病,這主要與飲食不潔有關,包括腸道傳染病(霍亂、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傷寒、感染性腹瀉)和食物中毒(細菌性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2、蟲媒傳染病,這主要與接觸疫水或居住環境衛生有關 包括鉤端螺旋體病、乙型腦炎、鼠疫、出血熱、瘧疾、血吸蟲病、炭疽等; 3、呼吸道傳染病 這主要與災民臨時住所居住擁擠、空氣不流通有關,病種常見是流行性感冒。
一、注意飲水衛生
洪澇災害期間,飲用水源一般含泥沙量多,渾濁度高,受人畜糞便污染,動物尸體、農藥、化肥等各種雜物進入水體,細菌孳生,高溫氣候時,水體易腐敗。因此,致病微生物污染、水質感官性狀惡化和有毒物質污染是洪澇災害期間影響飲水衛生的主要因素。
保障飲水衛生是洪澇災害期間預防控制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措施。
(一)飲用水水源的選擇與保護
在流動的洪水地區,應在上游水域選擇飲用水水源作為取水點;在內澇地區,應劃出水質污染較少的水域作為飲用水取水點;并嚴禁在取水點區域內排放糞便、污水與垃圾。
(二)飲用水的處理與消毒
應注意取水后應經過先沉淀、過濾、澄清,然后在衛生部門指導下做好飲用水消毒,在沒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漂白粉及漂白粉精消毒。盡量選擇喝開水。
二、注意飲食衛生
(一) 不能吃的食物包括: 1、被水浸泡過的食物,除了密封完好的罐頭類食品以外都不能食用;2、已死亡的畜禽、水產品;3、被水淹過的己腐爛的蔬菜、水果;4、來源不明的、非專用食品容器包裝的、無明確食品標志的食品;5、嚴重發霉(發霉率在3O%以上)的大米、玉米、花生等;6、其他已腐敗變質的食物和不能辨認是否有毒的蘑菇。
(二)能吃的食物包括 :1、新鮮的或工廠包裝的未被洪水污染過的食品;2、燒熟煮透的現場加工食品;3、加工后常溫下放置時間不超過4小時的熟食品:4、因洪水造成糧食、水果、蔬菜有少部分霉變或腐爛的,經過適當挑選和處理,如經過清洗、加熱或去皮等處理加工后食用。
(三)所有現場加工的食品應燒熟煮透,剩飯菜一定要在食用前單獨重新加熱,存放時間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
三、注意環境衛生,及時清除和處理垃圾
(一)災民臨時住所要設置臨時廁所、垃圾收集站點,做好垃圾、糞便的衛生管理。
(二)洪水退后,對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場所要及時作好消毒和衛生處理。
1、室內環境清理: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清洗家具,整修家庭廁所,修繕禽畜棚圈,全面清掃室內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必要時將房間的墻壁和地面進行消毒。待室內通風干燥、空氣清新后方可搬人居住。
2、 室外環境清理:排除積水,清除垃圾雜物,鏟除雜草,疏通溝渠,掏除水井內污泥,修復廁所和其他衛生基礎設施,掩埋禽畜尸體,進行環境消毒,使災區的環境衛生面貌在短期內恢復到災前水平。
四、消滅蚊蠅鼠害
應在衛生部門技術人員指導下重點實施對帳篷、窩棚、臨時垃圾點、廁所、蚊蠅、鼠類的消毒殺滅工作和做好蚊蠅孳生地的處理。災區人群較集中的生活區域內垃圾、糞便污染嚴重的地區應重點進行藥物噴灑消毒處理。
五、妥善處理人畜尸體
正常死亡者尸體,應盡快運出進行火化處理;傳染病死亡者,應做好衛生消毒,以最快速度運出火化。對環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動物尸體應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處理后進行深埋。
六、盡量減少或避免接觸受到鼠、豬、犬和牛的尿污染的水體
不在這種水中游泳、洗衣物等,下水作業盡量穿長筒膠鞋,保護皮膚不受鉤體病侵襲。
七、必要時接種相關疫苗(如乙腦疫苗、甲肝疫苗等)或服用預防藥物(如抗瘧藥、防鉤體病藥物等)進行預防。
八、出現疾病癥狀及時就診
群眾一旦出現疾病癥狀應及時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危及生命。
九、加強監測,及早發現疫情
衛生部門要加強災區的疫情監測,做好人員、技術和物質準備,一旦發生疫情,及時采取果斷措施,力求迅速把疫情遏制在萌芽階段。
上一篇:食品添加劑監管及相關知識
下一篇: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預防知識
copyright © www.sicqg.net 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網站維護: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地 址:廣西南寧市金洲路18號 聯系電話:0771-2518766 網站備案號:桂ICP備08000902號-1
公安機關聯網備案號:45010302000133 本網站提供的醫療資訊,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技術支持: 八桂健康網 電話:0771-2442599